在常人的印象中,70岁或许是颐养天年、含饴弄孙的年纪,但对于李志远来说,这却是他执起剑柄、追逐梦想的新起点,每天清晨,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,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身着击剑服,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,他的目标简单而坚定: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,站在国际赛场上与年轻选手一较高下,这不仅是一个关于体育的故事,更是一曲关于生命激情与年龄挑战的赞歌。
李志远的击剑之路始于五年前,那时,他刚刚从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管理员岗位上退休,生活突然变得空闲而单调。“一开始,我只是想找个活动锻炼身体,避免老年痴呆,”他笑着回忆,“偶然在社区中心看到击剑班的招生海报,觉得那身装备挺帅气,就报了名。”没想到,这一试便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。
击剑这项运动,要求极高的专注力、敏捷性和策略思维,通常被视为年轻人的领域,但李志远却从中找到了久违的激情。“第一次拿起剑,我就被那种优雅与力量结合的感觉吸引了,”他说,“它不像跑步或太极,更像是一场智力游戏,每一步都需要计算。”尽管起初连基本步伐都踉跄跄跄,但他坚持每天训练两小时,从握剑姿势到攻防技巧,一点点打磨,教练张伟坦言:“我教了20年击剑,从未见过这个年龄的初学者如此投入,他的毅力让人敬佩。”
五年过去,李志远从菜鸟成长为业余赛场的常客,他先后参加了多次省级老年击剑比赛,并屡获佳绩,但真正点燃他野心的,是去年观看世锦赛直播的经历。“我看到那些70多岁的国际选手在场上拼搏,心想:为什么我不能试试?”他立下了“参加世锦赛”的目标,并开始系统性备战。
对于一位古稀老人来说,追逐世锦赛梦想绝非易事,击剑对体能的要求极高:需要快速移动、爆发性进攻和持久耐力,李志远的日常训练表堪称“魔鬼计划”:早晨5点起床,进行半小时拉伸和慢跑;上午3小时技术练习,包括步法、刺击和防守;下午则侧重体能训练,如举重和反应速度练习;晚上还要研究比赛录像,学习战术。“我的身体不如年轻人,但经验可以弥补,”他说,“击剑不只是比力气,更是比头脑。”
生理上的挑战显而易见,年岁的增长带来了关节疼痛、视力下降和恢复速度慢等问题,李志远也曾受伤病困扰,去年一次训练中,他因脚踝扭伤休息了整整一个月。“医生劝我放弃,说这个年龄不该这么拼,”他回忆,“但我告诉自己,如果现在停下,就永远没机会了。”在家人和教练的支持下,他调整了训练计划,加入更多康复性运动,并注重营养搭配,他的妻子王阿姨最初担心不已,但看到丈夫眼中的光芒后,转而成为最坚定的后援:“他活得比年轻人还有劲头,我为他骄傲。”

心理层面,李志远同样面临压力,外界的不解和质疑时常传来——“这么大年纪了,折腾什么?”“世锦赛是专业选手的舞台,业余爱好者凑什么热闹?”但他一笑置之:“年龄只是数字,我的心态永远30岁。”他更将这种“逆龄”精神视为一种宣言:社会常给老年人设定框架,但生命不该被年龄定义,他的故事开始吸引媒体关注,逐渐成为许多同龄人的激励源泉,社区击剑班的教练张伟说:“老李的到来,让其他学员也敢做梦了,现在我们有十多位60岁以上的学员,都在挑战自我。”
为了积累比赛经验,李志远近年来活跃于各类击剑赛事,从社区友谊赛到全国老年体育大会,他一步步提升自己,今年初,他在一场区域性比赛中击败了多名年轻选手,夺得铜牌,这让他信心大增。“每场比赛都像一堂课,让我更了解自己的弱点,”他说,“比如我的反应速度不够快,但策略上我可以更耐心。”
备战世锦赛的道路需要符合国际击剑联盟的资格要求,李志远必须通过积分赛攒够点数,才能获得参赛名额,这意味着他得频繁出征,甚至自费前往其他城市比赛,经济上,这是一笔不小开销,但他用退休金和子女的支持勉强支撑。“钱可以再赚,但梦想错过就不再有,”他淡然道,他已参加了两场资格赛,虽然尚未取得足够积分,但每次表现都有进步。“我的目标是明年度的世锦赛,还有时间改进,”他目光坚定。

他的故事也引发了体育界的思考,击剑协会的一名官员表示:“老年体育正在全球化兴起,但国内缺乏针对高龄选手的系统支持,李志远先生的行为,推动了我们对年龄包容性的讨论。”随着人口老龄化,越来越多老年人寻求活跃的生活方式,李志远的追梦之旅,不仅是个人壮举,更映射了社会变迁——老年群体正打破刻板印象,重新定义“晚年”。
李志远的梦想,早已超出个人范畴,他每周在社区开设免费击剑体验课,带领其他老人一起锻炼。“我想告诉大家,70岁也可以充满活力,”他说,学员中,有人因此改善了高血压,有人找到了精神寄托,居民刘大爷感慨:“老李让我明白,退休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的开始。”
在体育精神层面,他的坚持诠释了奥林匹克格言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——更团结”的真谛,击剑作为一项古老运动,本就崇尚尊重与坚韧,李志远则以行动证明:体育无关年龄,只关热情,他的教练张伟评价:“他可能不是技术最好的,但那份热爱感染了所有人,体育的本质不就是超越自我吗?”
社会意义上,这个故事挑战了关于老龄化的消极叙事,据统计,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.黑白直播官网5亿,如何让这一群体保持社会参与度成为重要课题,李志远的例子表明,通过体育等活动,老年人不仅能提升健康,还能贡献价值,社科专家评论:“积极老龄化需要这样的榜样,他展示了生命如何因梦想而年轻。”
展望未来,李志远的路还长,他计划加强英语学习,以便国际交流;同时继续打磨技术,重点提升攻击效率。“就算最终没能站上世锦赛赛场,我也不会遗憾,”他说,“因为追求的过程本身就让生命充实。”他的下一站是一场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,他期待在那里积累更多经验。
夕阳西下,训练馆里的剑影依旧闪烁,李志远擦去汗水,微笑着说:“我每天醒来都充满期待,因为我在为自己而活。”这把古稀之年的剑,不仅指向赛场,更指向无限可能的生命维度,在许多人看来,他或许是个“例外”,但他正用行动书写一个真理:梦想没有保质期,只要心脏还在跳动,就有资格奔赴星辰大海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